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C组的一场焦点战中,法国队与秘鲁队狭路相逢。这场比赛不仅关乎出线形势,更因裁判的几次关键判罚引发热议。当值主裁判安德烈斯·库尼亚(Andrés Cunha)的执法尺度,成为赛后球迷和媒体争论的焦点。
争议瞬间:VAR介入与点球悬念
比赛第25分钟,法国队前锋安托万·格里兹曼在禁区内与秘鲁后卫阿尔贝托·罗德里格斯发生身体接触后倒地。库尼亚第一时间未作表示,但在VAR提示下回看录像,最终判定为“不构成点球”。这一决定让法国球迷愤懑不已——慢镜头显示罗德里格斯的防守动作存在推搡嫌疑。
“裁判的判罚改变了比赛节奏,”秘鲁主帅里卡多·加雷卡赛后坦言,“但VAR的使用至少保证了公平性。”
关键黄牌:防守悍将的战术牺牲
下半场第63分钟,秘鲁中场雷纳托·塔皮亚因战术犯规放倒姆巴佩,库尼亚果断出示黄牌。这张牌导致塔皮亚在剩余比赛中束手束脚,间接削弱了秘鲁的中场拦截能力。法国队趁机由吉鲁打入制胜球,而秘鲁球员赛后围堵裁判抗议的画面被全球转播。
- 法国队受益? 数据统计显示,库尼亚全场共判给法国队18次犯规,而秘鲁仅有9次
- 秘鲁的遗憾 队长格雷罗赛后直言:“我们本可以带走1分,但裁判的尺度让人困惑”
裁判视角:高压执法下的平衡艺术
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事后报告指出,库尼亚的判罚准确率达到92%,但承认对格里兹曼疑似点球的处理“存在讨论空间”。值得玩味的是,当值裁判组来自南美足联,而法国队进球后,库尼亚还因姆巴佩的夸张庆祝动作与其进行了长达1分钟的“教育对话”。
这场比赛最终以法国1-0小胜告终,但裁判的执法表现再次证明:在世界杯这样的顶级舞台,每一个哨声都可能成为历史的注脚。